close

正確赤足 保健法

長灘之旅 294  

 

除了走出戶外,享受大自然與足部的健康接觸之外,跟著本篇介紹的光腳養生方法,根據自己的需求和能力跟著做,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。文 / 王淺淺(常春月刊378期)    諮詢專家 / 葉姿辰(國泰綜合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)

 

夏天最常見的游泳運動不用穿鞋,體操、瑜伽等無氧運動,也都不用穿鞋子,其他如空手道、跆拳道、劍道、合氣道、柔道等技擊類的運動,不論是練習或是正式比賽,都是赤腳進行的。就曾有研究顯示,穿鞋子跑步會對腳跟造成衝擊,而用腳掌和腳心著地的光腳跑步,則會減緩衝擊的力度,這和國內興起的赤足風氣觀念正好不謀而合。

 

國泰綜合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葉姿辰表示,社會過度發展以後,很多人反而想要返璞歸真,紛紛提倡越原始的越好,例如吃要吃古早味、玩要玩古厝,至於想要運動的話,最好也不要穿鞋改打赤腳來運動。這樣的赤足生活觀念,其實在很久前就曾經有人提倡過,假日會帶著孩子在戶外光腳遊戲,日本人也是光腳在榻榻米上生活行走,就衛生的問題角度來看,如果穿著鞋子練習完之後,腳底會出汗,也的確比較不衛生。

 

現代社會工作壓力大,人們的身體健康不斷被挑戰,迫使健康意識只好因應提高,很多民眾會希望在不影響生活及工作的情況下,提升自己健康程度,所以,「足療養生」觀念也就應運而生。所謂足療是一種透過非藥物療法,經由對足部反射區的刺激,調整人體的生理機能,以提高免疫系統功能,達到防病、治病、保健、強身的目的。嚐試看看以下的光腳養生方法,根據自己的需求和能力跟著做,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。

 

足療養生DIY

◎徒手足部按摩

足療又稱「足部反射推拿法」,中醫養生法則中,很重視足部的護理,基本論述是將足部當作可以反映人體器官的一面鏡子,強調人體器官臟腑各部位,在腳底都有反射區,利用按摩刺激反射區,促進循環並調節機能平衡。而且不用受到場地的限制,即使是在看電視的沙發上,也可邊看電視邊進行按壓腳底的工作。

 

怎麼做?

1. 以手腕作為施力軸,在足部做同方向的施力,利用指關節局部滑壓,或是利用手指腹推壓,在足部做同方向施力,若是感覺推壓不太順暢,也可以先塗抹些乳液或是嬰兒油再進行按壓。

2. 透過兩腳腳底相對來回摩擦,或是雙腳腳弓交互對敲,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按摩,很簡單也很容易學。

 

◎赤腳踩木棒或滾輪

正式的足部按摩師手法多種多樣,就算不懂得這麼多理論也沒關係,市面上銷售的腳底按摩小工具種類繁多,自行在家做足部按摩也很方便。即使不是按摩反射區,只是稍微按摩腳底,因為腳底和腳趾有千萬條神經和血管,還是能夠達到保健舒緩緊繃的目地。

 

怎麼做?

1. 「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」,按摩很費力,加上輔助道具,可以輕鬆點,例如有一陣子就流行運用腳滾木棒按摩。是一種上面有長的像算盤顆粒的木棒,透過搓動圓木時,能使腳底受到刺激,將腳底累積的廢物藉由循環排出體外,使用時只要前後滾動就可以了。

2. 也有人提出利用球體的圓面按摩,從腳趾到足跟緩慢的滾動按摩,這些動作主要的目的都是舒緩放鬆緊繃的肌肉。

 

◎赤腳踩鵝卵石或顆粒

大多數的公園裡都有一條滿是大大小小鵝卵石的健康步道,走在步道上對腳底做按摩,就傳統醫學觀點來看,這是對健康有幫助的。強調人體的生理機能正常與否、器官的健康與否,取決於氣血運動是否暢通,所以,透過赤腳走走「卵石路」,讓凸凹不平的路面按摩按摩腳底,讓這腳底穴道對應的器官可以接受到刺激,達到近似腳底按摩的效果。

 

怎麼做?

1. 從戶外的「卵石路」衍伸出小型的健康步道板塊,可以在家中動一動、踩一踩,跟戶外走「卵石路」的效果差不多。

2. 若是認為板塊上的顆粒太大,痛壓的感覺太強烈,也可用顆粒較大的黃豆代替,不但可以促進新陳代謝,也能達到排毒的目的。

 

不適合赤足運動的族群

 

◎糖尿病的患者

長期糖尿病的患者,大小微血管、神經、肌腱等部位都容易神經病變,使得對腳的保護性感覺減退,對於冷、熱、壓力的感覺都不明顯。若貿然嘗試赤腳運動的話,初期腳上皮膚難免受傷產生紅、腫、熱、痛的炎症反應,患者假若沒有加以注意,傷口就可能合併嚴重感染、壞死,形成癒合不良或潰瘍,甚至出現蜂窩性組織炎及截肢悲劇。

 

◎腳部皮膚病患者

因為這類患者平常角質層就受損,很容易因為細菌感染引發足部的潰爛損傷,赤腳運動的時候更容易使得受傷情況加重,或者導致新長出的嬌嫩皮膚受損,容易出現外傷。葉姿辰指出,診間有些民眾會詢問坊間一些治療偏方,當中最常聽到的包括浸海水、浸醋或是赤腳運動走沙灘等,其實這些偏方,通常未經科學研究證實,並不建議使用,尤其是沙灘常有尖銳物,不小心受傷更是得不償失。

 

◎未成年的孩童

太早讓孩子赤足運動,有可能適得其反因為急性扭傷,傷害到孩子的腳部健康。此外,孩童當然比較不會注意地面安全,除了需要防止外部扎傷等傷害之外,醫師特別提醒,小孩大約在三歲的時候,腳部肌肉力量才會慢慢成熟,應該至少三歲過後,再嘗試赤腳運動才不會腳踝扭傷或受傷。

創作者介紹
創作者 型男老爸 的頭像
型男老爸

◕‿◕ 羊咩咩的幸福家 ◕‿◕

型男老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